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两年,法律人将读到这些好书 | 麦读译丛

2017-04-24 麦读君 麦读


麦读君按:麦读成立快一周年了,只出了四种新书,完全不像一家与时间赛跑的创业公司,并非我们懈怠,只是不想仓促推出让读者失望的作品,一直在暗暗滴打(bie)地(da)基(zhao)。以下是我们计划在两年之内推出的麦读译丛部分作品,每一本原作都是精挑细选,每一位译者都是慎重选择,值得信赖。



★美国法律写作大师、布莱克法律英语词典主编布莱恩‧加纳的经典之作

★与晦涩乏味的法律语言背道而驰,使法律写作课程更加平易近人

 

内容简介:


西方的法律英语一直保持着复杂深奥的语言特征,充斥着法律术语,用词冗长,且多用长句。法律制定者、实施者希望能保持法律英语必要的专业性,因此法律英语写作一般不具备「简洁」「易懂」「高效」这样的语言特质。

 

于2001年初次出版的本书,旨在帮助法律从业者、学生以及法律学者解决这个问题,在法律英语写作方面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提倡简明的书写风格,鼓励人们挑战传统古老的书写风格。第二版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法,使法律写作课程更加平易近人。

 

此外,本书每个章节都附有练习。所采用的练习,均来自作者几十年相关工作的真实案例,可以在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同时,提高法律写作能力。

 

因为「法律」的复杂,才称之为法律。你也许认为优秀的法律文书必须是复杂的,从而主观规避对写作的简明化,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词语,去实现你所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愿意接受这本书的理论并付出行动去练习写作,将会看到在法律写作上的巨大变化。

 

作者简介:


布莱恩‧加纳(Bryan A. Garner),美国律师、词典编纂者、教师。他自1995年起担任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的主编,并与斯卡利亚大法官合著有两本书。他同时于南卫理公会大学法律学院任教。

 

译者简介:


朱绩崧,昵称文冤阁大学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讲师,《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主编。大学士古文功底扎实,学贯中西,翻译本书有得天独厚之优势。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畅销书

★Audible.com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Goodreads.com月度荐书

★2015绿袋子典型法律写作奖(Green Bag Exemplary Legal Writing) 获奖图书

 

人类认知与心理的先天限制,如何阻碍我们实现真正的正义?

 

性侵被害人在警局指认犯人时,明明真正的凶手就站在眼前,被害者却指认了无辜的怀特,使他平白坐了28年的冤狱。

 

原来,根据研究,平均每3场证人指认,就会有1场指认出错误的人。

 

黑人驾驶维克多与白人警察科斯特之间的飞车追逐,造成维克多全身瘫痪,而录影机拍下了整个过程。最高法院自信「任何有理性的人」看了影片,都会认为是维克多咎由自取,但社会大众却不这么想。「事实」从来就不只一个,种族、性别、职业、年龄、政治倾向……一个人具有的特征和关系都影响了眼中所见的「事实」。

 

人人心中都有偏见,所谓的「中立、客观」从来就不存在。

 

汤普森遭控武装抢劫,几度命悬一线,直到律师找出尘封多年的血型证据,证明了他的无罪。原来9年来,该案检察官刻意隐瞒了这项证据,检察官无意栽赃陷害,只是伸张正义的意愿太过强烈,希望能不辱使命地制裁犯罪。

 

怀疑并非正义之敌,盲目的确信才是。

 

我们以为事实昭然若揭,却不知道自己只看得见自己相信的事。我们以为义愤填膺是在守护最重要的价值,但立意善良的好人,却可能促成令人遗憾的不正义。

 

人的大脑与心理究竟有哪些运作上的特点,司法程序又出了什么问题,使得整个体制不但无法主持正义,反而危及了社会中最弱势的那群人?

 

心理学和神经学的新知,不停更新着人们对犯罪的认识。在心理学、神经学和犯罪学的跨界中,作者揭露了人类认知与心理上的特质是如何与充满漏洞的法律制度互相加乘,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公不义的后果。有破有立,针对司法判决中的不公,作者在书中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将科学研究成果纳入司法改革之中,更新警察与司法人员的犯罪学知识;修正惩处罪犯的模式,让惩罚与辅导相辅相成;不再亡羊补牢,而是防患于未然。

 

作者简介:


亚当‧本福莱多(Adam Benforado),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法学教授。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曾担任过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助理和Jenner & Block法律事务所的律师。他在《华盛顿邮报》《费城询问报》(Philadelphia Inquirer)等各类出版物上发表专栏文章。

 

译者简介:


刘静坤,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



★连续盘踞畅销榜的英国现象级畅销书

★尖刻揭露当今英国社会权力掌控者的真实面目

 

内容简介:


面对英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持续不景气,不少英国人的愤怒根源不再是政客官僚等高层精英,而是将矛头指向社会的底层人士,包括移民、失业者以及对社会福利高度依赖的人群。而事实上,这是源于政客和媒体的相互勾结,他们试图将导致经济疲软的责任「嫁祸」于人。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匡正时弊,揭露破坏经济秩序的头号「恶人」。——欧文‧琼斯,本书作者

 

本书带领我们走近了一个神秘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掌握着巨大权力,并以此来赚取天量利益,甚至利用经济新自由主义思想等工具巩固自己的利益集团,他们被称之为「权贵」(establishment)。

 

「权贵」这一概念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叶被首次提出,由记者亨利·费尔利(Henry Fairlie)创造,用以描述英国社会的高层精英、权势显赫的人物们团结起来保护自己。当今的权贵涉及范围极广,从社会成分上来看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银行家、政客、媒体巨头、法官等各色各样的人物。

 

作者欧文‧琼斯在书中探究了阶级斗争的来龙去脉,揭露了他们将国家财富据为己有、将国家资源化为己用,却口口声声说为了民众考虑的不轨图谋。

 

事实上,他们是对我们当今民主制度的最大威胁。并且,书中所阐述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英国, 同时也存在于各个国家。

 

作者简介:


欧文‧琼斯(Owen Jones),作家、评论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学专业。他的第一本书 Chavs: The Demoniz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被评为 2011 年《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十佳图书。2013 年,他荣获英国「政治类图书大奖」(Political Book Awards)的年度青年作家奖。

 

译者简介:


林永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就职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法律人之一波斯纳法官三十余年司法生涯回顾

★来自 200 多位波斯纳法官身边人的倾情分享

 

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内容与书中的主角同样精彩,这是威廉‧多纳姆斯基给予波斯纳法官的一次公正「评判」。——Kermit Roosevelt,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

 

理查德·波斯纳是当代最伟大的法律人之一,年逾 70 的他至今还活跃在美国第七上诉法院,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判决。虽然从未任职于美国最高法院,但他却一直主导着当代美国对于法律的理解。同时,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波斯纳写过多本颇具煽动性和争议性的书籍,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某些法律争端的中心。

 

这是波斯纳法官首次破例让人作传,作者威廉‧多纳姆斯基在书中详细记述了波斯纳的成长经历、人物个性、学术生涯、法学造诣等内容。除了与本人接触、参考他芝加哥大学的档案以外,作者还采访了波斯纳从小到大的同学、同事等 200 多名认识他的人,是对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杰出法官的全面记录。

 

即使纯粹作为对波斯纳法官三十余年司法生涯的了解来看,这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难得的是,书中还蕴含了美国联邦法院的发展与转变、法官工作的内涵及诸多有意义的案例。

 

作者简介:


威廉‧多纳姆斯基(William Domnarski),律师、作家,从事创作30余年,曾出版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久不衰,美国法学的经典之作

★最适合法学院新生法律入门的必读书目之一

 

内容简介:


美国现实法学派先锋卡尔·卢埃林写于 1930 年的这本《荆棘丛:我们的法律与法学》至今仍是最适合法学院新生法律入门的必读书目之一。


卢埃林相信,法学院与法学教育能让那些关于法律的梦延续,本书内容涵盖了更好地学习法律的所有基本要素。无论是根据他自身的经验还是实际中的法学院课堂教学,传统的法学教育的方式至今仍未过时,其核心无外乎是「像律师一样思考」。


在新的版本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法学教授斯图尔特·麦考利(Stewart Macaulay)为本书撰写前言。在前言中,他补充道,这本书对当代的法律学习和研究依然很有价值,并且直言:「这是一本任何对法律感兴趣、想要学习法律的人应该读的书」。

 

作者简介:


卡尔·卢埃林 (Karl N. Llewellyn, 1893-1962),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生前曾任耶鲁、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美国《统一商法典》起草人。

 

译者简介:


王绍喜,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经济法学专业),曾在《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发表论文和书评若干篇。 

 

译者征集中,自荐或推荐请联系微信:dafengqy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及美国国家书评奖得主理查德‧罗兹的潜心力作

★对人们「为什么杀人」这一古老的问题的深入探究与新的诠释

 

内容简介:


难以抗拒……你会发现不仅是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令你惊喜,它的叙事与讲述也使你折服。——《纽约时报》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 Lonnie Athens 从小与他那位野蛮暴力的父亲一起生活,长大后便致力于研究人们为何会变得暴力。同样,本书作者也曾在儿时遭受继母的暴力和虐待,这段经历让他如今总是想去探寻暴力的原因。在这本书中,作者理查德‧罗兹追寻着 Athens 的犯罪研究之路,走近这些世界上最恶劣、最残忍的灵魂深处。

 

本书以著名犯罪学家 Lonnie Athens 的自身经历开头,随后介绍了他的作品,检验了其研究成果放在其他暴力犯罪者身上是否合理。最后,讨论了如何利用他的研究成果来阻止或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

 

在传记、社会学、犯罪学与思想史的融合中,作者向大家讲述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优秀犯罪学家 Lonnie Athens 的故事。同时,这也是一份关于暴力的调查与剖析,对人们「为什么杀人」这一古老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

 

作者简介:


理查德‧罗兹(Richard Rhodes) ,美国历史学家、记者,他的代表作《原子弹诞生记》(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荣获了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美国国家书评奖,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 世纪 80 年代十佳著作」之一。


 

★经典图书,多次修订再版。

★最新版包含 100 多张关于酷刑的油画、照片等图像资料。

 

内容简介:


一旦被施以酷刑,你会彻底的迷失,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恐惧。那些所谓的文明都只是徒有虚表,层层拨开后,最深处的地方唯有恐惧。——Paul Teitgen,二战期间达豪集中营的幸存者

 

酷刑已经以秘密或公开的形式存在于人类历史中数千年,就像人类文明的阴面,带着极其野蛮的惯性力量延续至今。本书完整的记录了酷刑从古至今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地牢、宗教裁判所、女巫审判到现代的战争暴行以及 9.11 事件过后发生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关塔那摩等地的监狱,从肉体的折磨到精神的摧残,其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彻底摧毁人的尊严与人格。

 

人类实施酷刑通常出于两个原因:惩罚罪犯和获取情报。酷刑的精髓在于制造恐惧,恐惧使人丧失和软弱。处于阴面的酷刑,维护着阳面的「正义」,共同建构了人类文明。


作者简介:


布莱恩·英尼斯(Brian Innes),资深学者,在从事写作之前是一名生物化学研究员。已出版的作品有《FBI 犯罪心理画像实录》(Profile of a Criminal Mind),《砸开上帝的坚果:法医从未公开的绝密档案》(Bodies of Evidence)等。

 

译者简介:


林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美国著名法官讲演录》译者之一。

 

 

内容简介:


《庭审之外的辩诉交易》一书,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曾经任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检察官,有着丰富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辩诉交易合法性、公正性的因素。五篇美国最高法院做出的辩诉交易相关的经典案例,从辩诉交易的合宪性、被告认罪有效性标准、律师辩护权等方面解析了美国辩诉交易规则。

 

近年来,中国一方面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力图推动庭审实质化和庭审对抗,从而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认罪认罚从宽被有的人称为「中国版辩诉交易」,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公正,有待实践检验。但是中国遇到和即将遇到的问题,美国的司法实践已经早就存在,引介美国的研究,无疑可以加深我们对本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思考,在立法决策、司法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司法不公的发生。

 

作者简介:


斯蒂芬诺斯•毕贝斯(Stephanos Bibas),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讲授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曾在美国最高法院做过肯尼迪大法官助理,担任过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检察官。著有 THE MACHINERY OF CRIMINAL JUSTICE 等著作,在哈佛法律评论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是美国国内著名的刑事法学者。本译著是其 2004 年发表在《哈佛法律评论》的长篇论文,作者长期研究美国辩诉交易理论和实践,是辩诉交易方面的权威与改良主义者。

 

译者简介:


杨先德,安徽金寨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获得宪法学-行政法学/欧洲法-国际法双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廖钰,广东惠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担任研究室负责人。



★综合六大学科的大量权威研究成果凝聚于此

★一部蕴含着惊人的视野和学识的著作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些法律会对社会和经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而有些则不行?针对这个基本问题似乎始终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劳伦斯‧弗里德曼教授的这本书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依据大量细分领域的实证研究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探讨了法律重塑社会的潜力。——Robert A. Kag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法律规范无处不在,涉及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思考一下,这些法律法规是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政治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犯罪学、法学和心理学六大学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难得的是,本书作者劳伦斯‧弗里德曼将这些相互之间少有交集、近乎脱节的领域各自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凝聚在本书中。

 

作者的观点是,法律能够产生影响的首要因素是信息的传递,当法律从立法者传递到公民,有些被遵守,有些被违反,还有些被偷换或架空。经过学者的研究,有三类因素主导了这样的影响:第一,奖惩制度;第二,社会地位相同群体的相互影响;第三,良心、合法性与道德。当三个因素保持一致,法律便可产生强大的影响;当它们相互冲突,结果便难以预测。

 

作者简介:


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美国著名法学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法律史研究及「法与社会运动」领军者。代表作《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美国法律史》。

 


★法律是冷酷的,但我们可以用温暖的方法来处理。——牧野英一

★他对以往的、容易偏向于形式化的概念法学进行了批判,用一种新的社会思想,把法律解释从形式逻辑中解放了出来,让它成为自由的东西。——小野清一郎


内容简介:


牧野英一先生对明治、大正、昭和年间的刑法思想是影响最大的,而且持续时间也最长。从长期研究活动的最初起,他就不单纯是刑法注释学者,而是一位法学思想家。这部随笔集,可以窥见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简介:


牧野英一,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法哲学家。曾于昭和 21 年被日本天皇指定为贵族院议员,并任修改刑法调查委员会委员、法制调查委员会委员,享年 92 岁高龄逝世。


译者简介:


王丹,华东政法大学日语教师。


译者招募

麦读译丛希望招纳更多优秀的法政译者共同努力,唯一的条件是「喜欢」,喜欢原著、喜欢翻译、喜欢麦读。有意的译者请添加麦读主编曾健先生的个人微信:dafengqy

我们的要求:有意愿有能力,信守承诺,靠谱最重要。

1.外文水平和专业功底,可以准确理解原文意思。

2.中文表达通顺流畅,让读者明明白白知道原作者在说啥,谢绝不明觉厉的译法。

3.敬业:需要查阅、核实的名称、术语……不是想怎么译就怎么译的,认真是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译著是作者、译者、出版者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它是有生命的,需要我们对它负起责任。

我们能提供什么:

1.优秀的原著书稿:麦读保证不会将「烂书」交给您翻译,请您翻译的书都是品质可靠、能让人产生阅读欲和好奇心的著作。

2.优秀的制作水准:编辑、设计、印制每一环节都追求完美,您为我们翻译的图书将以美好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3.高于平均水平的翻译稿酬。经过初次合作确认「靠谱」的译者,我们会在后续合作中提供更为优厚的稿酬。当然,不靠谱的译者会被淘洗。




投稿邮箱:lushuhui@maidupress.com;添加麦麦个人微信( xmxm2025 )加入「麦读书友会」,第一时间获取麦读书店福利和图书资讯。

  进入麦读书店购买《民商法实务精要(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